微信 微博

当前位置: 首页> 新闻中心 > 图片新闻

依托平台 顺势而为 助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
——通城法院在全省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

时间: 2024-04-13 09:13 来源: 审管办

图片

4月9日,全省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座谈会在孝感召开,通城法院党组书记、院长曾彦雅在会上作题为《依托平台 顺势而为 助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》的交流发言,介绍了通城法院在执行工作中的经验做法。

近三年,通城法院在上级法院的有力指导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通过强化内部审判监督管理和依托“一府两院”联动平台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等举措,推动行政审判质效持续向好。尤其是2022年省法院拉练检查后,我们以整改为契机,行政审判质效大幅提升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

1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,要“一把手”能出庭应诉


在市中院推动下,2023年6月,咸宁市委书记在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,就行政机关“一把手”出庭应诉工作专门强调“要以出庭为常态,不出庭为例外,不出庭的要向我请假”。在此基础上,通城法院推动县政府出台《通城县规范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的规定》,该规定明确了“一把手”应当出庭应诉案件类型,且赋予法院要求“一把手”出庭应诉主动权,建立了府院信息抄送共享机制、行政案件裁判及出庭应诉通报机制,并将“一把手”出庭应诉情况作为年度法治建设绩效考核重点。2023年第二次府院联席会议进一步细化信息共享机制,建立“双沟通”和问责机制。重点把握立案前和开庭前两个重要时间节点,立案前及时反馈行政相对人诉求和证据,积极引导被诉行政机关先行纠错或主动履职,针对行政相对人无理诉求耐心释法说理,疏导情绪,力争让其“法懂、理明、气顺”;开庭前,将受案、开庭通知书同步抄送被诉行政机关和司法局,通过司法局报县长签批,明确“一把手”出庭应诉。2023年10月,某局局长以出差为由未出庭,被县政府以通报批评问责,问责一次,警示一片。


2加强横向纵向联动会商,“一把手”愿出庭应诉。


❂ 强化内部监督管理提升案件质效,树立专业审判权威

优化行政审判团队“2+1”(配备一老一新两名法官和一名书记员),实行“周提醒、月调度、季通报”审判管理模式,倒逼法官快办案、办好案;落实院庭长“阅核制”,根据市中院统一部署,行政案件以分管院领导担任审判长为原则,要求参与每起纠纷化解工作。


❂ 协助行政机关出庭前准备工作,助力出庭出声又出彩

图片

图片

提前介入,对被诉行政机关出庭前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指导、规范,推动行政机关对具体案件加强会商研判,提出可行性的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案或措施,有效破解了“一把手”因证据意识不足、应诉准备不充分、诉讼程序了解不深入带来的不安和不敢心理,同时也提升了“一把手”出庭应诉效果。2023年以来,通过“现场办公”,“当场拍板”,当庭化解行政争议5件。


❂ 加大向上请示汇报力度,争取业务指导和支持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审慎处理每一件行政案件,服判息诉工作不止步于一审,尤其针对纠纷形成时间较长、情况复杂且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的上诉,逐级请求支持,纵向联动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。2023年以来,推动撤回上诉4件。其中,徐某某诉某乡政府土地补偿纠纷案结事了后,行政相对人向市中院和县法院分别送锦旗和感谢信致谢;中萤福盛石矿有限公司诉县政府行政赔偿纠纷,在省法院的指导下,三级联动实质性化解,最终达成行政调解协议,近期将被省级媒体宣传报道。

3依托府院联动,实习共谋共建共赢

❂ 延伸司法职能,有效发挥行政审判外溢效应

01



图片

图片

02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定期数据分析研判形成调研报告,主动当好政府“法治参谋”。针对个案审判中的苗头问题、类案审判中的普遍问题,及时总结提炼,制发司法建议,规范执法行为,堵塞管理漏洞,实现“办结一案、规范一片、治理一行”。2023年共制发司法建议12份,其中通过办理何某某诉县公安局、县政府不服行政处罚、行政复议一案,推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,在全县范围内调配取得法律职业资格专业人员从事行政复议工作。针对部分法律咨询公司、法律工作者乱收费、不作为甚至以提供法律服务骗取代理费等乱象,制发2024年首份司法建议,推动县司法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专项整治活动。建立常态化对接交流机制,通过开展观摩庭审、同堂培训、巡回审判等活动,助推执法人员法治专业能力提升。

❂“府”统协调,推动“立审执访”全链条联动化解矛盾纠纷

图片
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
图片

2021年10月,政府牵头,法检主导,32家县直部门纳入成员单位,推动建立“一府两院”联席机制。机制建立以来共召开府院联席12次,专题研判21次,研判各类议题35个,解决重大疑难复杂、社会影响较大问题30个。其中:诉前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4个;研究涉“黑财”处置议题8个,执行到位金额5695.44万元;推动处置破产3件,变现盘活破产财产近2个亿,30日内高效审结“执转破”案2件,并妥善解决僵尸企业衍生的待遇保障和职工安置问题;一年内有效化解长达10年以上信访积案5件。